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舌尖上的神豪第377章 一口水的精華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說起西關,總結一句話:食在廣州,味在西關。

    作為明清時期羊城西門外一帶地方的統稱,明末清初隨着西關商行的快速發展,確立商貿中心。而今雖然經濟商業中心已成為歷史,但在上下九步行街的加持下,這裏已成為著名的美食天堂,並且不管社會怎樣發展,老西關人仍舊恪守祖傳秘制,力求色香味形意完美結合,美食數量多達幾百種,絕對是吃貨聖地。

    初來乍到,莊臣對西關的印象,不像四合院改造的那般雜亂,不像魔都弄堂生活般擁擠,而是沿襲商貿作用,臨街的為主的依舊是商鋪和旅店,裏屋內則更像北方筒子樓的群居狀態。

    各街區臨街多以騎樓為主,往街區裏邊深走有一些西關大屋的影子。要說最典型的騎樓代表,莫屬恩寧路。

    街旁都是典型的建築,一邊聽着西關商賈的叱咤風雲,一邊看着敝帷不棄的老屋,時光的味道甚是酸楚中帶有一些感慨。而在西關富賈留下的最寶貴的建築代表就是趟櫳門,應該是我國最早的防盜門。

    三層架構的複合型門,形似一個大的木框,中間橫架着十幾根圓木,圓木一定要單數,不能雙數。第一道是屏風門,象兩面窗扇,擋住了外面路人的視線,這道比較輕巧,方便開關。

    第三道門是真正的大門,也不特別,舊建築多半是這種門。最具特色的是第二道門,叫趟櫳門,橫向拉動,雖然沒有滾軸裝置,但是開關即為靈活,像葉問等老廣時代背景的電影裏則多為展現。

    可以說是現在西關最著名的一條騎樓街,並且也是政府主打的老字號一條街,在城市發展中能保留下原汁原味的老街,這在國內真的很少見。

    以前是一個當鋪,現在就是個普通通的底商。騎樓主體上採用了西洋的雕塑風格,這也是南粵民宿和洋樓碰撞的結果,也說明當時西關大商賈對中西文化融合的認可。

    走到半塘路,不得不說泮溪酒家,這裏是1000多年前南漢王劉長的御花園昌華苑的故地,也是昔日的白荷紅荔、五秀飄香的荔枝灣。


    1947年粵人李文倫在這片古之花塢上創辦一家充滿鄉野風情的小酒家。當時附近有5條小溪,其中一條叫泮溪。酒家正門中規中矩,進入內部,真是別有洞天。既有池塘,又有庭院,不亞於蘇州園林。

    以前看港劇,常聽劇中人說給你帶了一碗糖水當宵夜,心裏總要納悶:糖水就是水裏泡糖嗎?這有什麼好喝的?

    如果說全世界的甜食里,法式甜品豐腴性感,島國和菓子柔軟細膩,蘇式糕點小巧別致,那麼這裏的糖水,便如討人喜歡的鄰家女孩,散發着迷人的市井氣息。

    平日裏下班路過糖水店,順手買一碗陳皮紅豆沙、椰汁馬蹄爽或楊枝甘露,坐在風扇呼呼作響的店內,和街坊吹水聊天,或者打包回家放入冰箱,等夜裏和家人分食。一整天的辛苦奔波,就結束在嘴裏繚繞不去的溫潤清甜里。

    關於糖水的來源,現已不可考。相傳古代王公貴族宴飲後都會吃一碗甜湯,以調和食氣,唐有冰蓮百合,宋有赤豆糖粥,清代後宮的佳麗們喝一碗糖水,甚至會因食材貴賤,以示身份高低。

    糖水,等同於甜品的本體和前身,若要說差別,除了南北稱呼的不同之外,糖水有着更濃的家常氣息,甜品卻是受到西方飲食文化影響的後起之名。

    舊時沿街的糖水鋪通常只賣二沙三糊,也就是紅豆沙、綠豆沙和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如今紅綠豆沙依然是檢驗一間糖水鋪的標準所在。

    除此之外,食肆人家還會以各種牛奶和蔬果為原料,加入黃冰糖,再以文火慢調成清新糖水,如此細熬慢燉,與煲湯一般細緻。

    從家常糖水到市面上備受追捧的甜品,最讓食客們津津樂道的,是90年代港島名店許留山將傳統糖水和水果、椰奶、芒果汁、西米露相結合,創新出各色新奇又好飲的新式糖水,這才逐漸形成現在印象中,很潮很清新的港式甜品。

    因為過去蔗糖來之不易,甜食是唯有貴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但吃糖水,才不單單是為了貪那一口甜。糖水與涼茶,一甘一苦,卻是粵人飲食中的一體兩面。

 



第377章 一口水的精華  
  魔術大明星  影帝從高考開始  鼻尖上的寶藏  全能心理醫生  神豪UP主  黃金耳  我真是萬億大佬    軍工科技  魔本為尊  都市之最強狂兵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搜"舌尖上的神豪"
360搜"舌尖上的神豪"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