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衝鋒隊
1933年12月,德國已站在極權主義的門檻前了。
這樣做不是恐怖而是時代的需要和團結的願望。因循守舊的精神也不是個階級問題。它在科學家中存在,在工人中也存在。
「我們希望,這樣便能與國家之精神相吻合,忠實地與政府合作......」德國數學家協會主席對他的同事們說:「無條件地,高高興興地——每個德國人均必然會如此——為國家社會主義運動及其領袖阿道夫.希特拉總理服務。」
國內問題基本解決之後,希特拉很快把目光投到了重新武裝德**隊之上,而這肯定無法繞過英德兩國。
關於國際保證,德國所要求的只是自我防衛的可能性。如果這種條約得以簽訂,希特拉答應保證解除衝鋒隊和黨衛軍的武裝。
2月21日希特拉作出了一個不平常的姿態,即前往英國大使館進午餐。這似乎要着重表明他和解的意圖。這是元首首次步入一外國使館。
午餐後,希特拉提出了詳細的建議。他要求得到他的鄰居的機群總數的30%,並同意,德國的飛機數量永不超過法國飛機數量的60%。他欣然自動提出縮減衝鋒隊和黨衛軍的數......
希特拉關於削減衝鋒隊和黨衛軍的承諾,在一定程度上使法國安下心來,但他們的領導人卻不相信希特拉之重新武裝的計劃只是為了防衛。英國人在私下裏卻感到關切,特別是對德國迅速發展的空軍,但對新帝國之處境仍公開表示同情,許多人嘲笑希特拉正在走向戰爭的說法。弗朗斯瓦.本塞大使同意向德國作出讓步的意見。
「有限的、受控制的重新武裝,比無限的、不受控制和壓制的重新武裝要好!」他覺得,有協議,哪怕是平平常常的協議,總比沒有好。
他於是便極力爭取他的上司。4月初,他親赴巴黎面呈他的看法。但在與總理杜美爾會晤時,「卻不准說一個字」,幾次三番想轉入話題,都被總理打斷。
法國的決定是,在東部建立反納粹集團,以遏制德國的野心。波蘭和捷克斯洛伐克將成為這一長鏈中的一環,統統由「法國母親」卵翼。
希特拉對削減衝鋒隊數量的保證是真心誠意的。多年來,衝鋒隊表現出來的**性使他傷透了腦筋。近幾個月來,衝鋒隊的司令官羅姆上尉又一直要求將他的手下,改編為部隊。
自然,軍方是反對此舉的。
希特拉知道,他生存下去的最好辦法,是支持軍方領導人,因為沒有他們的全力支持,他是無法實現他的最終目標的。於是,他便宣佈:「在我國,只有國防軍才准許持有武器;衝鋒隊只負責對人民進行政治教育。」
這番話使400萬褐衫黨徒怒火復燃,使他們不禁想起了黨內南北兩派之間長期鬥爭的情形。一方面,他們仍忠於希特拉這位精神領袖,另一方面,許多人也覺得他背叛了「褐色革命」,正在賣身投靠右派。
他們將自己看作是黨內激進主義的象徵,對掌權一年來所作的改革不滿。數月來,羅姆一直在鼓吹「二次革命」,只有那樣才能得到他們為此戰鬥過的社會利益和物質利益。「誰要是認為衝鋒隊的任務已經完成」,在坦貝羅夫機場他對8000名褐衫黨徒說道:「他就得想想,我們還在這裏,而且還想繼續呆在這裏,而不管發生什麼情況。」
雖然大部分黨員都有反資本主義和保守主義的情感,但最激進、最熱切的還是衝鋒隊。羅姆反覆鼓吹,他和他的手下才是國家社會主義的真正衛士......
希特拉雖然同情激進派,但他的頭腦告訴他,除非德國從經濟災難中恢復過來,並重建起武裝部隊,否則,進一步革命是行不通的。這點,若沒有工業界和軍隊的全力支持又是做不到的。
與此同時,為了息事寧人,他讓羅姆在內閣擔任不管部長,還答應讓他出任國防部長。於是,他便於1934年1月1日書面表揚了他!
表揚信很出色,因為通聘用的都是第二人稱單數的暱稱「你」。希特拉的原意是,一方面稱讚他,另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