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長生聽到白蓮教三個字,只是略微驚訝就恢復了正常,經常穿越的都知道,只要是到了明清兩代,總少不了和白蓮教打交道的機會,這一教派實在是太泛濫了。
這一教派始創於南宋,到了元代之後,就演變成了造反專業戶,堪稱前赴後繼。
大明開國後,不管哪個皇帝在位,白蓮教始終都不安分,不斷利用各種天災人禍鼓動百姓造反,甚至連西南的少數民族地區,和北邊的大草原上,也有白蓮教煽動造反,把朝廷折騰的焦頭爛額。
到了清代也是一樣,白蓮教的造反可以說是幾乎沒有斷過,明清兩代不管怎麼嚴禁都不管用,剛壓住了東邊,西邊又跳出來了,直至民國後,白蓮教才算安靜下來,建國後最終消亡。
此前荊襄流民起義中也少不了他們的身影,起義首領中的劉通和石龍都有白蓮教背景,許長生從荊襄一帶大肆招攬流民,肯定少不了有白蓮教的信徒。
「他們有沒有和其它人接觸?領頭傳教的直接處理了!跟他們一艘船過來的人全部打散,每座莊子只能安排一家,要是發現誰再傳教都一般處理!」貝允服也不敢馬虎,連忙根據當初定下的章程嚴肅處理。
「是,小人這就去安排!」李彪領命後匆匆離開,那幾個白蓮教徒死定了,誰也不敢讓這些破壞分子在自家地盤上生根發芽。
「若只是一味嚴防死守,恐怕遠遠不夠!各座莊子裏的百姓離家萬里,又被拆散了宗族,就算咱們對他們再好,心裏也難免有些忐忑!就算沒有白蓮教,他們也會去信黑蓮教、紅蓮教......所以咱們還得另想其他辦法!」許長生很清楚,貝允服等人不可能把所有白蓮教徒都篩選出來。
「素先生有何建議?」貝允誠詢問道。
「白蓮教之所以泛濫,最重要的原因有二,其一官府豪紳對百姓壓榨過甚,百姓心中早有不滿,平時還能忍着,遇到天災人禍活不下去的時候,白蓮教站出來振臂一呼,就有萬人響應!所以咱們得對莊上的百姓好一些,只要日子過得舒服,對咱們的怨氣自然就少,遇到白蓮教攛掇,估計就沒多少人理會了!」
「其二,朝廷對佛道多有提防,導致正教難以昌盛,百姓無處信奉正教,就只能去信白蓮教了。」有些戰場你不去佔領,自然有人佔領,這句話用在這裏再合適不過。
《明會典》上就有大明的宗教政策總綱:「釋道二教,自漢唐以來,通於民俗,難以盡廢;惟嚴其禁約,毋使滋蔓,令甲俱在,最為詳密。」
具體的方法是通過限制度牒的發放來達到縮小佛、道教規模的目的,朱棣時期又進行了更細緻的規定,全國僧、道「府不過四十,州不過三十,縣不過二十」,按照這一規定,全國僧、道總額數不得超過3.6萬餘名。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莫說是明清時期了,就算是現代社會,也做不到。
後來因為賑災等原因,朝廷拿出大宋的老法子,通過出售度牒募集資金,僧道的數目有所擴大,卻依舊無法滿足百姓心靈寄託的需求,這便給了白蓮教生存空間。
所以許長生提出的法子是扶植符合自己需求的宗教勢力,「與其讓他們信白蓮教,還不如讓他們信佛道、信媽祖,只有有了正信,白蓮教想蠱惑他們就不容易了!」
許長生其實也不喜歡宗教,但不喜歡和有沒有必要利用是兩回事,可以預想的是,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唯物主義信仰都沒辦法得到廣泛普及,宗教信仰依舊有很大的生存空間。
佛道是中原大地流傳許久的宗教,有廣泛的基礎,這兩個教派必須入選,而媽祖信仰有利於鼓勵百姓出海遠航,所以也得加上,其餘土地城隍將來再考慮。
「而且引入這些人,也有利於咱們在滿剌加等地擴張!宋時王韶開熙河、章惇經營荊湖,都有高僧隨行,他們以傳教為遮掩,遊走於土人蕃人之間,一邊打聽消息,一邊勸他們皈依佛祖!有些時候,這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hk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