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簡烜對汪萊的第三個工程設想確實有點興趣,因為其規模大,好處多,難度低。
將色楞格河-貝加爾湖-葉尼塞河-鄂畢河-圖爾蓋低地-鹹海-裏海連接起來的超級水利工程。
實際作用,同樣是將寒冷地區的水源調往較溫暖的乾旱地區,性質上可以看做是北水南調工程的放大版。
工程規模上超越了現有的北水南調工程,會成為新的史無前例的超級水利工程,但這個工程本身的難度其實並不高。
如果只是想讓北海之水自然流淌到裏海,而不考慮航運條件改造,那總工程量應該會小於北水南調工程。
需要人力修築的設施只有三個,一是截斷葉尼塞河中游的水壩,二是截斷鄂畢河下游的水壩,三是圖爾蓋低地的運河。
只要完成這三處工程,除此之外的其他上萬公里的路線不需要人為干預,能夠讓水流自然流淌形成河道。
河道進入西西伯利亞平原之後,全程的總體落差都不算大,可以全程自流而不需要船閘,自然航運條件就不會太差。
因為這條路線上的絕大部分區域,本來就是一個冰川時代的遠古大河河道遺址。
(這條大河的大致總體線路和冰川時代的大河示意圖)
(圖爾蓋低地的地形細節,作為冰川時代的大河遺蹟,其中散佈着大量的小型湖泊。)
冰川時代西西伯利亞北部冰封,葉尼塞河和鄂畢河無法繼續向北匯入北冰洋,在西西伯利亞平原蓄水變成了一個超級湖泊。
西西伯利亞湖泊水滿之後,在南部的圖爾蓋地區沖開了一道缺口,與錫爾河、阿姆河代一處低地匯聚形成了鹹海。
鹹海水滿之後再次外溢,流域規模更大的大河繼續向南方流淌,在圖蘭低地西南部匯入了裏海。
大河將裏海水面抬到海平面以上二十米之後,冰川大河繼續向西流入了黑海。
進了黑海自然能夠繼續流入地中海乃至大西洋了。
整個流域內最東方的重要節點,其實應該是匯入貝加爾湖的色楞格河,烏蘭巴托就在色楞格河上游。
所以最為極限的狀態下,烏蘭巴托能走這條大河的水陸進入大西洋。
這條河的長度比尼羅河還要長三千公里。
包括貝加爾湖、鹹海、裏海、黑海在內,以及面積是裏海兩倍大的西西伯利亞淡水湖,都是大河沿途的超級湖泊。
冰川時代結束後,西西伯利亞的冰蓋融化,西西伯利亞冰川湖消失了。
葉尼塞河和鄂畢河在北方沖開了通道,繼續向北流淌並最終匯入北冰洋,冰川時代的超級大河也就斷流了。
不過大河沿途留下來一連串的湖泊,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幾近消失的鹹海。
曾經覆蓋西西伯利亞大湖北岸的冰蓋,侵蝕了湖岸北部的岩石,形成了一條斷斷續續的低矮山陵。
這條山脈的大部分區域,海拔只有一百三十米到一百五十米,而西西伯利亞平原本身的海拔也有一百米上下。
也就是說相對高度只有幾十米。
所以在比例尺比較大的地形圖上,這道弧形的低矮山脈經常不需要被專門描繪出來。
但就是這條低矮的山脈,讓西西伯利亞平原變成了一個非常淺的盆地。
盆地也只有南北兩個出口,北方的出口就是鄂畢河的主河道,南方的出口就是圖爾蓋窪地。
圖爾蓋低地中部海拔一百四十米左右,低地南北兩側都區域海拔更低,至少低於北方的那道低矮的山脈。
所以現在人工堵上葉尼塞河和鄂畢河的主河道,再在圖爾蓋地區向下開挖十米深的運河,就能讓那條冰川大河恢復了。
葉尼塞河中上游的徑流量,加上鄂畢河的大部分徑流量,大概是黑龍江的兩倍,長江的三分之二。
這條超級大河恢復後,中亞地區將不再缺水,大量的沙漠可以變成良田,甚至有機會讓鹹海恢復遠古時代的淡水湖狀態。
大河沿岸的絕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