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日月永在第一百一十六章:上元佳節(上)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上元節,或許比不上除夕闔家團聚那般溫馨,比不上元旦走親拜年那般喜慶,但絕對是華夏民族最熱鬧的節日。

    整個南京城,自夕顏染紅天之後,四處便張燈結綵,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了大街小巷,而最最繁華的里仁街、西長安街更是涌滿了達官顯貴家的士子小姐,秦淮河上的鼎沸人聲,更是響徹了半個南京。

    上元節設百官宴、耆老宴,這個習俗就算是典型的異化儒學的產物,隋唐時可沒有這個習俗,自宋朝與士大夫共天下後,這天底下的規矩就突然就變得越來越多,然後需要官方出面做的事也越來越多。

    朱允炆都不知道由他這個皇帝出面,賜宴百官、耆老到底有什麼意義?就是為了強化天下人敬老尊老的禮貌嗎?

    秦漢時,民間有耄耋老者,天子賜杖,以為其人瑞,應受禮敬,後也廢止這個規矩,因為皇帝發現,不是每一個老頭都是慈祥和藹的好人,萬一節杖所賜非人,便平白污了帝王顏面。

    一個都不了解的陌生人,為什麼還要去尊敬他?就因為他上歲數了所以就要尊敬他?

    皇帝不願意吃這個虧,也就不願意親自出面禮敬老人了,敬老,完全是民間自發的一種出於人性美麗一面的行為,大家家長里短互相都認識,知道這個老人是好人還是壞人,所以才會去尊敬,而不是強制的要求天下人就必須要去尊敬老人。

    但是這個規矩到了宋元明清就被加強和異化了,似乎不敬老,成了一種罪過。就應該受得世人的指責,哪怕你有千般好,老人千般壞,世人因為不知你二人的過往,故僅以此就言你不敬老人為罪,可謂是畸形的禮貌。

    沒有敬老愛老,哪來倚老賣老?

    禮貌的規矩、禮法的約束越來越多,生生把華夏民族從征討四方不臣的雄獅玩成了綿羊。

    一群打小生活在「人之初,性本善」美麗幻想世界中的學子,當他們成長到朝堂之上,成了這個國家的內閣輔臣、六部尚書,當他們開始步入到教育儲君的崗位上後,這個朝代上上下下就都變成羊了。


    偏生他還說不得,因為賜宴耆老這個規矩還是在太祖手裏發揚光大的。

    太祖愛民如子,覺得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地方上的政事該如何處理、民生狀況怎麼樣,地方的老頭能給他一些建議,所以很樂衷耆老宴的招待。

    後來太祖發現,這些大字不識一個的老頭,他就算是活三百年,眼裏也只有那眼前的一畝三分地,怎麼可能提出什麼治國良策後,加上往來交通不便、天氣苦寒,故此改成了招待南直隸一地。

    甭管這些老頭老太太有沒有用,這個習俗還算是保留了下來,弄得朱允炆登基之後,每年也不得不遵祖制來辦,他現在不能推翻太祖定下的規矩,哪怕有些是他不喜歡的,他也不能碰。

    設宴的地方被安排在了華蓋殿,華蓋殿是三大殿中間的一個殿,用於冊封皇后、詔立儲君、節日賀典款宴百官、詔封藩王、公主,接見衍聖公、接受大朝賀等大型政治活動及賀典的地方,算是三大殿之中人氣最旺的一個殿。

    (別啥都以百度百科為準,冊封皇后、詔立儲君不是在謹身殿,是華蓋殿!作者翻明實錄翻了快兩個小時,從太祖到嘉靖皇帝,這兩項都是在華蓋殿舉行的。

    嘉靖之後,三大殿遭雷擊,重建沒多久又遭雷擊,被大火夷為平地,大明朝已經沒有餘力重建三大殿,只草草的將華蓋殿修了一下,很簡陋,因此才把華蓋殿的職責轉到謹身殿和乾清宮,如果華蓋殿還在,有明一朝必然全是在華蓋殿辦這些賀典。)

    (苦逼的朱老四一支,自打遷都北京之後,幾百年都在跟三大殿做鬥爭,有沒有天象學和地理學的老師受累講一下為什麼北京皇宮老是挨雷劈。)

    「參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允炆登殿,禮樂齊鳴,數百人齊齊跪伏,同唱萬歲之聲,震的琉璃瓦上的積雪都撲簌而下。

    「今日佳節,諸卿免禮,眾耆老免禮!」

    朱允炆甩開雙袖,款款落座。

    一聲磬響,山呼謝恩後



第一百一十六章:上元佳節(上)  
  楚書,太祖皇帝本紀  首輔  大明太師    神話起源  白骨無極  通天劍帝  了不起的宗門模擬器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搜"日月永在"
360搜"日月永在"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