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家大型公司,其實最怕的就是員工流動性的固定。
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大公司,明明已經人滿為患了,可是卻依舊每年都是各大名校,進行校招。
難道他們就不擔心公司內部人員過多而導致臃腫嗎?
誠然各大公司確實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可是他們更擔心的確實公司沒有新鮮血液的加入。
畢竟很多公司每年都去校招新人的目的,其實就是讓公司的流動性保持暢通。
每年都有正常的高端人才流入,然後再從這些人才里進行選拔和精心培養,最後只要有一兩個能夠成為圈裏的領軍人物,那公司的投資就都值回票價了。
尤其是對第九實驗室這樣的科技創新型公司而言。
每年都有新鮮血液加入,對公司而言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一方面每年校招,很容易擴散公司的名氣,而且也有利於企業營造自己的社會責任形象。
另外一方面,也是為了能夠從每年的新鮮血液里選拔人才,重點培養人才。
尤其是他們這樣重事科技研發方面的企業,每年招數百人進來,淘汰一批,留下一批。
再從留下的人里重點選拔培養一批,而這些人里,只要有一兩個能夠成長起來,那麼他們給公司帶來的回報都將是巨大的。
一個領軍人物,只要發現一種重要的材料,那麼也許就會帶來一個嶄新的行業。
那這會創造多少價值?
就比如當年從微軟回到國內的那些電子方面的科學家,隨便一個就能把國內的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水平給提升十年。
這麼說可一點都不誇張,不信大家可以去查查目前國內那些大名鼎鼎的人工智能方面公司的大老闆或者cto的履歷。
就可以看出來,這些人大多數都是從微軟,或者甲骨文,這樣的米國大公司回國創業的。
而早年他們在微軟,谷歌,或者甲骨文這樣的大公司成長的經歷,就如同上面一樣。
都是被那些大公司選中進入公司,然後在被選中,進行培養,然後一步步成長起來的。
而他們成功之後,也都給公司帶來了相應的回報。
可以看看他們在原來這些互聯網大廠裏帶過的項目組,很多他們主導的項目,都給那些大公司帶去了幾千萬,甚至數億美元的回報。
而現在第九實驗室,也要走這樣的自動造血的路線。
因為只要你能夠源源不斷的培養人才,造就人才,這樣你才能成為人才的首選對象。
如果不然,國內在生化環材領域的精英,恐怕一到了畢業的時候,就會首選出國去深造,然後留在歐美做貢獻去了。
這樣長久以往,造成的後果就是,我們會和歐美日韓的大企業在技術領域的差距越拉越大。
而現在第九實驗室要做的,就是漸漸拉平我們的短板,縮小我們和歐美大廠之間的差距。
而想要縮短差距,那麼留住人才就是關鍵。
現在第九實驗室要做的,就是年年校招,把自己的名頭在生化環材畢業生圈裏的口碑打響。
讓自己成為他們畢業之後,首選的入職單位。
然後再從這些人里選拔培養精英,爭取在培養出一兩個大神出來,那公司的品牌和口碑就算徹底樹立起來了。
而第三點就是,每年校招,保證有新鮮血液的加入,也能夠保證公司內部的競爭氛圍。
畢竟現在公司的業務已經上了軌道,而且說實話公司的幾款產品線的產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恐怕都不會有競爭對手的出現。
這就意味着公司在市場上掌握着絕對的定價權,產品說賣多少就賣多少。
一般毛利潤能夠超過百分之三十的企業,就可以稱之為高科技企業了。
而現在第九實驗室的毛利潤基本已經超過了百分之三百,淨利潤更是誇張的一筆。
還好現在公司不是上市公司,也沒有必要對外披露自己的財務狀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hkm.wangshug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