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新 加書籤 排行榜 首頁

秦吏第147章 軍令如山律如鐵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鄭國先生真乃神人也。」

    大梁城西,秦軍大營處,15歲的王離站在帳門外,看着東面被滾滾洪水包圍的大梁,發出了由衷的讚嘆。

    他奉祖父之命,來前線探望父親,順便給他送來母親縫製的夏裳。這一路上,出函谷關,過洛陽,走成皋。他經過滎陽時,正好看到數萬刑徒黔首扒開滎口岸防,讓大河水流灌入鴻溝……

    「這下魏地恐成一片澤國了。」

    護送王離東行的一名東郡門客如是說,還絮絮叨叨地提及當年在衛國時的見聞。

    「五十多年前,那時我還是個八歲孩童,趙惠文王率大軍抵達衛國東陽,決白馬之口,以河水為前鋒,伐魏氏,結果河水大潦,從濮陽到酸棗,數萬百姓葬身魚腹,大好田園,盡為水澤。」

    一邊說,這位老門客還不斷搖頭,他對王賁水攻之策不是很看好,認為儘管能傷敵,但恐怕半個魏地也已被河水侵蝕,成了廢地,這樣的廢地,拿來何用?

    但等一行人抵達大梁城下時,才驚訝地發現,桀驁不馴的河水竟聽話地順着鴻溝至此,又被導入新掘開的溝渠內,只灌了大梁城,並未對周邊地區造成損害。

    這一切,都是這次工程的「總設計師」鄭國的功勞……

    「不愧是開鑿鄭國渠的鄭先生啊。」

    王離滿心欽佩,同時捏着拳頭對帥帳內的父親道:「父親,如此一來,大梁城內恐怕已是懸釜為炊,不能下腳了,此城,指日可下啊!」

    「隳百年名城,滅萬乘之國,哪那麼容易。」

    王賁換下了甲冑,穿着一身常服,坐在案後,卻沒有在看大梁城的地圖,而是在翻閱軍吏遞送來的一批簡牘。

    這是關於軍中存糧的數據,每看一卷,王賁的眉頭就緊一分。


    王離雖出身將門,從小在祖、父薰陶下苦讀兵書,但尚且稚嫩,並不知道父親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憂慮什麼,王賁便問了他一個問題。

    「今王十八年時,汝大父奉大王命,提二十萬大軍下井陘,與趙國李牧鏖戰,相持甚久,到了十九年時,才終破邯鄲。」

    「前年,燕太子丹使荊軻刺殺大王,事敗後,大王又令汝大父帥師伐燕,北上燕地千里迢迢,入冬之後更是艱難,經過數月圍困,到了去年春末,才終於攻破燕都,殺太子丹,走燕王。」

    這些戰爭,都是王離的祖父,大庶長王翦名馳天下的功績,王離不知聽過多少次,又給咸陽的同齡人吹噓過多少次了。

    然而,父親卻話鋒一轉,問他道:「汝可知,汝大父歸來後,說能打贏這兩仗,最該謝誰?」

    「謝大王?」王離撓着頭問。

    王賁起身向西方拱手:「若無大王作制明法,興兵誅暴,並信賴王氏,自然不會有破趙、殘燕之功。」

    而後他卻搖了搖頭道:「但汝大父說最該謝的,是鄭國先生!」

    「謝鄭先生?」

    王離呆愣半響,他雖然佩服鄭國匠心獨運,將大河,這匹桀驁不馴的黃馬引導成為秦軍利刃,卻又未波及周邊城池百姓。但卻一時間沒想明白,鄭國與這兩場戰爭有何直接關聯。

    王賁對這個比父親和自己都遲鈍一些的兒子有些失望,提點他道:「吳孫子作戰篇,速速背來。」

    王離一個激靈,立刻背着手誦道:「孫子曰,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里饋糧,則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

    「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

    一直背到這,他才作恍然大悟狀,激動地說道:「父親,我懂了!大父之意是,若無鄭國先生早幾年開鑿的鄭國渠,使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國得以富強,糧食得以滿倉,就不會有足夠的糧食發往前線,支撐他打贏這兩場經年累月的破國之戰!對不對!」

    王賁點了點頭,指着外面層層疊疊的營帳,在期間忙碌生活的十餘萬之眾道:「由我做主帥的這場大仗,又何嘗不是



  
  春秋我為王  新書七月新番  漢闕  新書  戰國明月  新書第五倫王莽劉秀    都市之兵王歸來  鴻天神尊  神魂丹帝  幽冥真仙  特戰之王  

上一章 目錄 下一頁
 
 
 
搜"秦吏"
360搜"秦吏"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