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休平時對朝堂上的事雖然也會關心一下,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官員,再加上又不住在長安城,所以他對朝堂上的一些事並不怎麼了解,除非是這件事關係到他的切身利益,否則他也許還不如長安城中的一個販夫走卒知道的多。
比如這次李世民不允許玄奘出關,從而去天竺取經,這在李休看來本來只是李世民一句話的事,可是李世民這些人卻考慮的更多,李休剛開始還不明白,直到李世民耐心的解釋過後,他這才明白過來。
統治者為了穩定自己的統治,可以說無所不用其極,而宗教正是統治者最喜歡利用的手段之一,不過所有事情都有個度,統治者在利用宗教時,同時也要防止宗教太過強大,否則就可能對王朝的統治形成威脅,這也是歷史上多次有皇帝滅佛的原因。
李唐王朝也同樣面臨着這個局面,隋末的戰亂造成民不聊生,而每當戰亂之時,都是宗教最容易發展的時候,特別是佛教借着這個機會大肆發展信徒,同時吞併土地,甚至還借佛祖的名義發放高利貸,搞出不少違法亂紀之事。
看到佛教壯大的危害,李淵這才決定要扶持道教,一方面給自己找了個有名望的老祖宗,一方面還可以藉助道教來打擊佛教,只不過道教內部比較分散,沒有形成統一的勢力,再加上大唐成立的時間也太短,之前對道教扶持的力度也比較小,這也使得道教在與佛教的爭鬥中,暫時還處於下風之中。
不過中原佛教本身也有自己的弱點,比如因為教義的不同,導致中原佛教內部形成不同的流派,如果以地域來劃分的話,可以大概分為中原佛教與南傳佛教,而中原地處北方,所以又稱為北方佛教,南北兩派的佛門教義不同,彼此之間也是爭鬥不休,而且教派內部同樣不安寧,這也導致了佛教的勢力分散,暫時也拿道教沒辦法,對朝廷也形不成致命的威脅。
對於佛教內部的分裂,無論是李淵還是李世民,自然都是樂見其成,可是現在兩儀殿外的那個年輕玄奘,卻發出大宏願,竟然要去天竺取經,從而將南北兩派的佛教整合統一起來,雖然他成功的希望很渺茫,但對大唐的統治也是個潛在的威脅,所以李世民才會那麼堅決的不同意給玄奘通關的文書。
「原來如此!難怪……」李休聽完李世民的解釋之後,終於露出恍然的表情道,不過說到「難怪」這兩個字時,猛然想到後面的話不適合讓別人聽到,這才立刻閉上了嘴。
「難怪什麼?」不過李休的話卻引起了李世民的注意,當下開始追問道。
「沒什麼,我是說難怪殿下會不同意讓玄奘去取經!」李休笑呵呵的開口道。
「是嗎?」李世民卻又些狐疑的看了李休一眼道,雖然李休的解釋好像沒什麼破綻,但他總感覺李休後面話中有話,絕對不是他說的這個意思,只不過李休不說,他也不好再追問。
「殿下,老臣與駙馬前來,其實是想去探望一下陛下的,不知道陛下的身體可好些了嗎?」正在這時,裴寂忽然開口打斷了李世民與李休的對話,畢竟現在天色已經不早了,他們也要去探望李淵了。
聽到裴寂的話,李世民的注意力也終於從李休身上轉移過來,當下與裴寂聊起了李淵的病情,這也讓旁邊的李休鬆了口氣,他剛才想說的其實是「難怪玄奘回來後被李世民父子逼着還俗」,當然這句話絕對不能讓任何聽到。
說起唐僧取經的故事,後世人幾乎是耳熟能詳,不過卻很有人知道,玄奘從天竺取經回來後,雖然受到李世民的重視,但卻幾次三番的被李世民勸說還俗,甚至還許以高官,最後幾乎就是硬逼着玄奘還俗,另外還幾次拒絕玄奘回老家附近的少林寺翻譯經書的請求,只能留在長安翻譯經文,可惜很快李世民就去世了,否則玄奘的下場還真不好說。
不過就算是李世民死了,繼位的李治也沒有放過玄奘,同樣幾次三番的要求他還俗,不過玄奘一心向佛,並沒有向皇權低頭,而且當時他也得到佛門的支持,再加上李治本身也是個好說話的人,結果最後玄奘終於成功的翻譯出經文,這也為後來武周時期的佛教大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李休以
html|sitemap|shenma-sitemap|shenma-sitemap-new|sitemap50000|map|map50000
我的書架 電腦版 手機版:https://hkm.wangshuge.net/